2024年11月14日08:35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廠房林立、機器轟鳴。坐落于此的寧夏泰和芳綸纖維有限責任公司紡絲車間里,比頭發絲還細、強度卻是鋼絲5倍到6倍的芳綸絲高速飛轉。由于生產工藝特點,生產芳綸絲需要使用循環水。在二期工程擴建的節骨眼上,從寧東基地購得的56萬立方米黃河用水權,讓泰和芳綸公司副總經理孫德衛對二期項目投產更有信心了。
這56萬立方米的黃河水,來自黃河流域首單跨省域用水權交易。2023年11月,在水利部支持下,寧夏以1800萬元價格,購得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3年共1500萬立方米的黃河用水權,用于寧東能源化工基地118家中小企業的工業生產。這次交易邁出我國用水權交易改革的重要一步。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蘭州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強調要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量水而行、節水優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堅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促進全流域生態保護上新臺階、綠色轉型有新進展、高質量發展有新成效、人民群眾生活有新改善,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水資源短缺是黃河流域最突出的矛盾。黃河以占全國2%的水資源量,支撐著全國12%的人口、17%的耕地、13%的糧食產量、14%的國內生產總值,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遠超一般流域40%的生態警戒線。為緩解當時黃河斷流的嚴峻形勢和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無序引水問題,1987年,國務院批準黃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將黃河天然徑流量在扣除河道輸沙等生態環境用水后的370億立方米最大可供水量,分配給沿黃9省區及河北、天津,被稱為“八七”分水方案。
“‘八七’分水方案的實施有效抑制了沿黃各省區用水增長過快趨勢,為合理利用和節約保護黃河流域水資源、保障流域供水安全、維持河道基本生態流量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短缺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成為流域最大的矛盾。”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規劃計劃局副局長張洪星告訴記者。
推進用水權改革,是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和節約集約安全利用的重要手段。2023年4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明確規定,“國家支持在黃河流域開展用水權市場化交易”。
“黃河水利委員會自2003年起在內蒙古和寧夏兩自治區探索開展黃河水權轉讓試點工作。2014年,水利部在全國選取7個省份作為水權改革試點,因地制宜探索地區間、流域間、流域上下游、行業間、用水戶間等多種形式的水權交易流轉方式。這些實踐探索都為這次跨省域交易提供了借鑒。”黃河水利委員會水資源管理局取用水管理處四級調研員王明昊說。
“八七”分水方案分別為四川、寧夏分配了0.4億立方米、40億立方米的年度用水權。其中,四川將用水權分給了阿壩州的沿黃四縣。這四縣地處高原,地廣人稀,近年來通過推進節水控水等措施,年度用水總量基本控制在3300萬立方米內,用水權每年都有結余。
寧夏的用水卻“供不應求”。隨著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寧夏的剛性用水需求缺口不斷增大,急需通過用水權交易取得用水指標。
“四川有結余水權指標,寧夏有用水需求,雙方交易意愿強烈。”王明昊說。
在黃河水利委員會指導下,四川、寧夏水利廳就區域水權跨省交易達成了初步共識和交易方案,然而顧慮卻一直存在。對四川來說,出售結余的用水權,會不會影響今后對當地用水指標的分配?
“用水指標是從實際需求出發,綜合考慮各地生產、生活以及生態需要等因素來確定的,對于節省下來的水,不會影響用水指標的分配。”張洪星說。
在一輪輪磋商中,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傳遞出支持改革、鼓勵交易的積極信號,打消了地方水利部門的顧慮,堅定了各方參與交易的決心。
改革卓有成效,離不開監督有力護航。在推動用水權交易工作中,黃河水利委員會機關紀委連續兩年制定年度政治監督重點任務清單,把推動用水權交易作為政治監督的重點內容來抓。去年3月,經過召開座談會、現場調研等一系列工作后,黃河水利委員會機關紀委以發出工作建議的形式,督促黃河水利委員會水資源局組織開展黃河流域水權交易市場專項調研,研究制定完善黃河流域水權改革實施方案。
“目前這兩項工作都已完成。今年,我們督促水資源局持續推進跨省區水權水市場改革,完善水權交易制度機制,用好流域水權交易平臺,指導推動各種類型水權交易。”黃河水利委員會黨組成員、機關紀委書記王乃岳表示,針對黃河流域水權交易市場內生動力不足、水權確權難度大、水權交易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將繼續通過全過程、全要素、全周期監督,推動有關部門積極探索,規范推進。
以改革激活力、以監督聚合力,不僅“遠水”能解“近渴”,“含綠量”也能變成“含金量”。
位于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的辛店溝小流域,地處黃河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是黃土高原上的嚴重水土流失區。從1953年開始,黃河水利委員會綏德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在此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經過多年努力,這里的水土流失治理度達80%以上,林草覆蓋率達75%以上,攔沙率高達98%,曾經的丘陵溝壑如今滿目蒼翠、綠意盎然,成為黃土高原生態治理樣板。
10月19日,在陜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一筆特別的簽約訂單,讓“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真正落地。交易的出讓方是黃河水利委員會綏德站,購買方是綏德縣辛店德水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交易內容涵蓋物質供給、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三部分,涉及農業產品1.44萬千克,土壤保持和固碳增匯二氧化碳當量1萬噸,以及旅游康養和休閑游憩部分合作經營等,交易金額達150萬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作出明確部署。今年9月,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生態清潔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為水土保持生態產品變成真金白銀提供了制度依據。
“這是國內按照《意見》規范開展水土保持生態產品轉化交易的第一單,是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的先行先試,為進一步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路徑,創新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供了實踐基礎。”黃河水利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生態建設處處長劉志剛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黃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截至2023年底,流域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7.64萬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從1990年的41.5%提高到68.40%,年均減少入黃泥沙由上世紀90年代的3億噸增加到4.35億噸。
黃土高原綠色版圖不斷擴展的同時,劉志剛和同事們也在思考,如何將生態“顏值”轉化為經濟價值。“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碳匯市場潛力巨大,這兩年,我們不斷深化水土保持碳匯能力研究,納入重點任務督辦事項,組織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片)水保生態產品價值交易機制座談會,推動流域(片)9省區和新疆交流經驗、加強合作。”劉志剛說。
為了進一步壓實主體責任,黃河水利委員會機關紀委將“支持流域省區開展水土保持碳匯交易”納入政治監督內容,緊盯重點任務落實跟進監督,推動碳匯交易工作穩步推進。
算好算準碳匯量是開展水土保持碳匯交易的基礎。目前,黃河流域碳匯測算技術標準認定方面還存在空白。今年5月,黃河水利委員會機關紀委向黃河水利委員會水保局、黃河上中游管理局等單位發出工作建議,建議水保局牽頭,相關部門和單位加強水土保持碳匯研究,參與有關標準制定工作,發揮好科研體制機制和野外實驗站的平臺作用,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積極探索水土保持碳匯核算方法。
“接到工作建議后,我們及時向有關部門和單位下發研提水土保持碳匯重點任務的通知,明確了12項重點任務內容和完成時間,建立日常聯絡和月報送機制。”劉志剛介紹,目前黃河水利委員會正在參與水利部組織的《水土保持碳匯核算技術規范》、水土保持碳匯核算方法學編制工作,行業標準規范不斷明晰。
“繼續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強有力監督為保障,全面提升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積極推進水土保持碳匯交易在黃河流域拓展,精心做好‘人水關系’這篇大文章,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王乃岳說。(記者 侯顆)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